大国底气从“核”来——中国核工业创建六十五周年综述

1955年1月15日,党中央作出了发展我国原子能事业的战略决策,中国核工业就此发轫。从这一天开始,中国迈出了走向
在线咨询

产品概述

  1955年1月15日,党中央作出了发展我国原子能事业的战略决策,中国核工业就此发轫。从这一天开始,中国迈出了走向新兴核大国至关重要的第一步,揭开了我国核工业发展的历史篇章。

  2020年1月15日,核工业创建65周年之际,记者从中核集团在京举行的“纪念核工业创建65周年”媒体见面会上获悉:从“两弹一艇”到“华龙一号”,65年来我国核工业从无到有、从小到大,实现了一系列自主重大跨越,构筑了完整的核工业体系,为世界清洁能源的发展提供中国方案,正向世界核工业强国迈进。

  “两弹一艇”铸就新中国之盾

  中国核工业,始终与祖国命运紧紧相连,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。

  历史不会忘记:1955年1月15日,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,作出发展中国原子能工业的战略决策。

  历史不会忘记:国际形势风云突变,苏联政府撕毁了所有协定,撤走了专家,企图把中国核工业扼杀在摇篮里。党中央作出决策:自己动手,从头摸起,准备用8年时间搞出原子弹。1964年10月16日,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。

  历史不会忘记:1967年6月,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。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,美国用了7年3个月,中国用了2年8个月。西方科学家评论:中国闪电般的进步,神话般不可思议。

  历史不会忘记:1970年12月26日,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核潜艇成功下水。艇上零部件有4.6万个,需要的材料多达1300多种,没有用一颗外国螺丝钉。

  65年来,我们独立自主研制成功了原子弹、氢弹、核潜艇,支撑起了中华民族自立的脊梁,铸就了共和国坚强的核盾牌。

  开启和平利用原子能时代

  1970年2月8日,周恩来总理指出:“二机部不能光是个爆炸部,还要发展核电。”新的号令发出,新的方向确立,从那时起,中国人开启了和平利用原子能时代。

  1991年12月,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秦山30万千瓦核电站并网成功,结束了大陆无核电的历史。

  1995年,秦山核电二期工程拉开帷幕,自行设计建造4台60万千瓦的压水堆核电机组。2002年陆续投入商业运行。

  2008年,秦山核电站扩建工程方家山核电站动工,建造两台百万千瓦级的国产化压水堆机组。2014年,1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。2015年1月,2号机组并网发电。

  2015年,中国自主三代核电“华龙一号”全球首堆——福清核电5号机组开工建设,预计2020年实现并网发电。

  截至2019年年底,中国大陆地区在运核电机组47台,保持安全稳定运行,装机容量全球第三;在建核电机组11台,在建核电规模世界第一。在反应堆研发、核电站设计、设备制造、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,部分领域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。核能已成为我国能源多元化供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为调整能源结构、建设美丽中国作出了积极贡献。

  65年来,中国从未发生二级及以上核安全事件,核材料保持“一克不丢、一件不少”的安全纪录,在工业安全中保持着领先的地位,其经验和成果也为世界核工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。

  自主创新成就大国重器

  创新是核工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。

  65年来,中国建立了核基础研究以及铀地质勘探、铀矿采冶、铀纯化转化、铀浓缩、元件制造、核反应堆设计、后处理等完整的核科技工业体系,跻身世界前列。

  65年来,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,中国组建了一批国家基础研究实验基地、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、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,为核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,并在核物理、等离子与激光技术、核化学、核探测技术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突破。

  65年来,经过几代核工业人的不懈探索,中国核技术研发体系逐步完善,研发实力显著增强,在核电、核燃料循环、核技术应用等领域取得了一批科技创新成果:自主研发三代核电“华龙一号”、多用途模块式小型反应堆“玲龙一号”、泳池式低温供热堆“燕龙”等多种堆型,具备了四代核电技术高温气冷堆和快堆的研发能力;“CO2+O2”原地浸出采铀工艺实现工业化应用,新一代铀浓缩离心机大型商用示范工程全面建成,大型先进商用压水堆CF3燃料组件实现批量化,首座铅铋零功率反应堆启明星Ⅲ号首次临界,新一代可控核聚变研究装置“中国环流器二号M”将投入运行,自主研制伽马刀“中国芯”打破国外垄断……

  “走出去”,中国核电已经准备好了

首页
电话
短信
联系